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召開。專家學者齊聚大運河畔,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個維度集思廣益、建言獻策。
蘇州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把蘇州打造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中“最精彩的一段”已經成為蘇州全市上下的共識,也成為了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本次活動由蘇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蘇州分院、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主辦,國際濕地科學家中國分會、亞太旅游聯合會等單位協辦。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進行交流分享?!跋胍v好大運河開發和保護的中國故事,必須明確‘演員’是誰、‘舞臺’在哪里、‘劇本’是什么?!苯K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姚秀利解釋,“演員”“舞臺”“劇本”三個要素分別是指有代表性的運河文化資源、講述運河故事的空間載體,活化傳承的具體做法。他認為,應從文化價值、文化場景、文化活化三個方面入手,把最能體現地方特色的文化融入進載體當中,提供創新型的服務。
基于對運河蘇州段近20年的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蘇州大學衛生與環境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剛圍繞“從蘇州水生態保護看大運河流域水治理”這一主題作了分享。他表示,當前蘇州應通過開展城鄉供水信息建檔立卡、強化水廠運行管理、完善城鎮污水配套管網、嚴格工業企業環境準入等措施,針對性、系統性地解決運河面臨的生態問題。
“蘇州大運河的精彩集中體現在人城河聯系最密切、水系連接最密集、文化品類最豐富、場景故事性最突出?!痹趤喬糜温摵蠒睍L劉勇眼中,大運河蘇州段是流淌的文明、流動的商業和鮮活的經濟,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是大運河蘇州段建設的必由之路?!耙驹谡麄€長三角、全國乃至世界的高度看待蘇州大運河;切口要小,要以做深做精做專的繡花功夫講好故事、做好場景,連接文化,打造‘蘇州古城+蘇州大運河’的‘雙IP’?!?/span>
我校傳媒學院的張健教授建議,對大運河的傳承保護,需要重構歷史記憶、促進文化認同?!肮爬系奈幕罨?,就必須賦予其當代價值的靈魂?!睆埥≌J為,短視頻化、故事化、IP化、碎片化和情緒化是蘇州大運河在自媒體時代值得思索的傳播方向。
基于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一線工作,來自“運河吳門第一鎮”望亭的宣傳委員殷猛在現場向大家總結了望亭近幾年在挖掘運河文化資源、配套項目建設、帶動文旅業態提升等方面的實踐經驗。他表示,望亭作為京杭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鎮,有責任也有能力做美大運河蘇州段的“第一印象”。
我校社會學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周永博從品牌和傳播的角度做出了專業思考。他認為,千百年來,大運河與沿線城市始終是一種“城河共生”關系,二者相生互榮。因此,大運河在未來的活化利用中,也要注重與城市、與市民之間的聯結,可以從構建“大運河文化帶國民舒適物”的角度,塑造大運河文化的品牌戰略與推廣傳播。
原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新華社智庫特聘專家劉奇洪帶來總結演講“大運河資源的多維度保護和運用”。他建議,圍繞大運河“活保護”,蘇州應成立多方參與的領導機構,并要以運河為骨干,調整城鎮布局、產業結構、運輸方式、旅游線路等,實現大運河保護與利用的統一。
研討會的最后,蘇州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辦公室主任于毓藍對研討會進行了總結,并通報了研究院明年工作的重點方向:一是加強基礎研究,突出應用導向;二是研究力量下沉,做好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一線工作的智庫支撐;三是加強對外傳播,在大運河保護與發展工作上發出蘇州聲音、表達蘇州態度、展示蘇州實踐。
蘇州市、區運河辦代表、蘇州大運河沿線鄉鎮的負責同志、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代表及媒體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者會后紛紛表示,研討會各位專家給大家帶來了新穎的觀點、豐富的信息、深入的思考、開拓性的思維,為蘇州打造最精彩一段大運河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